「Bring ocean into your life.」簡單扼要的宗旨落在台灣潛水的官網首頁,這個最初由工程潛水起家的組織,後來轉為休閒潛水的業態,在恆春、小琉球、綠島與日本沖繩皆有設點,這群鍾情於大海的人們,憑藉專業的能力,只為讓更多人親近海,感受這片大海的美與珍貴。在即接到來的「海好有你 親海淨海假期」中,他們也將是要角之一。
從工程潛水到休閒潛水,轉變對海的看法
身為台灣潛水恆春店負責人的琦恩,在年少的 18 歲,就跟著爸爸踏入了工程潛水,日日在海裡打撈飛機、沈船、鋪電纜,直到念了大學後,有機會認識什麼是潛水教練,也開始了一段與海的新緣分。「我在2003年考取 CMAS 潛水教練,2005 年考取 PADI,那時才慢慢看見大海的不同樣貌,發現我們的海其實是很漂亮的。」回憶過往在碼頭工作的日子,海邊不過是一段無趣的回憶,到了後來的翻轉,是從未想像過的奇妙反應。


「工程潛水的報酬雖然高,但環境卻相當惡劣,看著那些工作的前輩,一眼就能看出三五十年後自己的樣子,讓我懷疑著自己真的要繼續做嗎?」在考取教練執照後,也讓琦恩嘗試轉型,同時做著工程潛水與休閒潛水,到了 2009 年,於一次更換儀器架的過程發生了意外,差點危及生命,讓當時身為女友的太太提醒是否還要繼續這份工作,當意外再次發生該怎麼辦?「那時休閒潛水的收入雖然不多,但也已經穩定,便毅然決然結束工程潛水的工作,努力轉型。」一次意外,讓琦恩有了再次擁抱生命的感恩,珍惜之餘,也期許自己要做更多好玩的事情。
親近海洋,把對海的在意種在心上
在那之後,琦恩專注做著休閒潛水,更在去了趟澳洲後大開眼界,「當時工作的地方是間規模非常大的海洋旅遊公司,擁有將近 1000 名員工,光是潛水教練就有 100 位。」在他的心頭,也默默埋下在台灣潛水業創造更大影響力的種子。
「回台灣後,我報考了課程總監,在那時成為台灣區最年輕的課程總監,開始訓練自己的教練群,幸運地在不久後有大量觀光客來台灣;後來 2017 年因觀光結構改變,被迫轉型,開始思考品牌轉型。」現在的他,除了公司營運外,大部分的角色是在推行各種與海洋相關的議題,如淨海、淨灘,擁有許多演講經驗的琦恩回憶著,要讓人們重視海洋議題的方法無他,「親海」而已,唯有看見,才會在乎,也因為在乎,才會想要保護。「我的工作是把人帶到海裡,但我們真正想做的是把海種在你的心裡。」所有的議題回歸根本,都是同件事情,如果能用「對海好,就去做;對海不好,就不做」的方式審視自己的行為,一切都變得簡單多了。


溫柔卻強大的跨界力量,傳遞親海的價值觀
然而,要建立更強大的影響力,就必須跨出潛水業這個圈子,海洋週便是其中一道媒介,藉由與不同企業與品牌間的合作,讓影響力成為雙向,「要有交流,這一切才有可能延續。但最困難的是,我們只會做潛水,如何透過不同合作,提升在其他產業的知名度,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。」在這次與英國純淨保養品牌 REN CLEAN SKINCARE 的合作中,帶著台灣潛水去到了未曾想像的地方,琦恩也對即將到來的活動相當期待。
「與海相擁,成為療癒彼此的溫柔能量。」是琦恩為這場活動下的註解,他表示,不管有沒有證照,他都將帶著大家一起學習更多海洋知識,透過拾起海中的垃圾,一步步實行海洋永續。除了潛水與淨海淨灘外,此回 1010 HOPE 與 REN 主辦的「海好有你」活動,還結合了瑜珈、衝浪、海廢工作坊等活動,進行一場三天兩夜的公益假期,在開放報名的當天,便受到廣大迴響。
談及活動的從零到有,琦恩開心地表示,過程中受到很大的幫助,也看見品牌跨界的影響力,藉由不同角色、社群平台的推廣,讓能量傳播給更廣的受眾,「期望在這場活動之後,可以有更多元形式的合作生成,讓大家用不同的角度去親近大海。」這也與 REN 一直以來訴諸的理念不謀而合,品牌致力以廢棄塑料再製包裝,在設計、生產、銷售與推廣過程中,盡可能減少浪費,讓各個環節都是循環再生的關鍵,在這次的實體活動中,也希望喚起更多人對海洋保育的重視,一同擁抱這片與我們共生共存的大海。


擁抱海的心,不用教育,就能深植於心
談及下一步的方向,琦恩有著這樣的想法:「我們公司有個名為『藍色任務』的計畫,除了舉辦淨海淨灘與講座相關活動,同時也執行了像是海洋畢業典禮這樣的專案。接下來,我們想打造一間潛水學院,培育更多海洋種子教師,我們不應該只是作為一名教練,而是在提升能力的同時,也成為海洋的科學家,透過我們的眼睛,也許就能讓更多海洋的問題及早被發現,用更有效率的方式記錄下來。」琦恩愛著海洋的那顆心,從年少時開始,直到現在成家立業,那份熱情仍不消滅,反而更加壯大,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,讓更多孩子看見海洋的美。


至於如何教育下一代永續的重要性,琦恩毫不猶豫地說道:「不用教,只要玩,讓他們親身體驗。」他分享某次帶兒子去浮潛,回程看見兒子轉頭面對大海,向大海鞠躬道謝,只因為大海帶給他一段快樂的時光。「我並沒有教他如何尊敬大海,但他卻在玩樂中愛上大海,無形中就會讓孩子對大海產生情感。」從發自內心的喜愛與在乎,進而改變生活中的習慣,守護環境的心意,在日常中的枝微末節就可做到。


琦恩說著,台灣潛水有個願景是「讓每個台灣人親眼看看台灣的海」,他深信唯有親眼看見,才能發現問題所在,「當每個人都躲在陸地,這些海洋的問題是不會被人發現的,也不會意識到維護環境,需要每個人投入協助。」所以當玩水的人越來越多,甚至公益淨海、淨灘活動的盛行,也為他們守護海洋的推廣帶來更多信心。
在商業層面,琦恩投入相當多心力改變潛水生態的刻板印象,「當我們公司規模漸漸變大,就能給予員工們更好的照顧,我們目標在2030年成為亞洲最好的潛水教育中心,讓更多人因為我們看見這片大海。」至於理想層面,他則希望可以藉由潛水,串連台灣與世界,憑藉著他們的影響力,讓更多人成為海人,無論是專業的台灣潛水團隊,抑或從日常保養間訴諸理念的 REN,都提醒著大家一起用海的角度去看世界,用最溫柔的心守護海洋。

